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視死如歸 保家衛國

筆者:鄭惠鴻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民國四十七年的八二三砲戰,當中共第一發砲彈落在金門古寧頭的土地上,迸發巨大聲響,當時隸屬空軍高砲二一六營第三連的無線電通信士張石泉下士(如圖)非常清楚戰事已展開,立即帶領弟兄投入戰場,擔負起保家衛國的神聖使命;而今邁入古來稀之年,回想當年親身經歷八二三砲戰,砲聲、火光彷彿就在眼前,再次身陷瘋狂砲火硝煙之中。 民國廿五年八月廿日生於宜蘭羅東純樸鄉鎮的張石泉,在母親過世後,與父親二人相依為命,由於年事高的父親忘了申報「緩召」,因此,他自宜蘭高中畢業,立刻接獲兵單,在四十六年十月一日被徵召入伍,無法就近照料父親。不久便隨著部隊調防至金門頂堡,八月初被派往舊金城監視哨,負責監視廈門灣出口。他說,從望遠鏡裡可以清楚看到大陸沿岸的情形,在鏡頭裡的人都有七公分高,兩岸距離相當近。到八月中旬,大陸沿岸的軍事活動相當頻繁,處處看到卡車運載許多箱子搬上搬下,就是在搬火砲、彈藥。 張石泉隨部隊到了金門後,因身處戰地不易與父親和未婚妻取得聯繫;八月廿三日下午,他到金門城寄信告知家人已得機會可返臺參加高普檢考試,沒想到晚上一八三○時,共軍砲彈炸響了古寧頭大地,舉世聞名的八二三砲戰就此展開。正要返回陣地的他,將卅分鐘山路以十五分鐘不到的速度衝返崗位,平時兩個人搬不動的收發報機,獨由一人立即搬進作戰崗位。儘管戰火猛烈、情報傳遞繁複,仍戰戰兢兢、全神貫注迅速將最新戰況、情報順利傳出。 他表示,持續一個小時的火砲射擊,造成砲身過熱、砲膛內縮。因此,雙方停熄半小時後,二○○○時再度交火,你來我往的砲火在夜幕中交織密布,又打了一個小時,砲聲隆隆,此起彼落,觸目驚心。雖然擔心被砲彈炸死,張石泉仍義無反顧地隨著部隊的派任,游走戰火激烈的戰場中,以專業無線通信技能,補足被炸毀的有線電通信。 回想當時,他深信即使戰死沙場仍雖死猶榮,就是這樣的精神讓國軍官兵,成功寫下了八二三砲戰的光榮史頁。 (摘轉自《青年日報》)(點閱次數:915)